陈 源
在市场条件下,当矿业项目涉及投、融资活动时通常需要独立于投、融资双方的第三方准备一份技术报告作为投、融资双方交易的重要依据。
尽职调查报告
这里提及的技术报告不能理解为技术性读书报告或专家评审报告,因为技术性读书报告或专家评审报告的共性是不需要对报告所依据的原始技术资料进行查证和核实,也不需对原始技术资料的客观性、完整性和质量承担关联责任。从合资格人的角度,通常要求其独立性,即与投资方和融资方均无利益关系,或者说,合资格人要站在中立方的位置依据其专业知识完成报告编写。因此,将技术报告用尽职调查技术报告的名称代替更能反映其所需内容。我国的地质勘查报告的特点是地质队自己勘查、自己进行资源量估算,因此,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对原始勘查资料的技术总结,不涉及尽职调查的内容。技术报告所涉及的尽职调查内容要求概要如下:
- 要求描述技术报告所依据的原始技术资料来源或报告,报告中对他人资料和合资格人的新增查证资料和评述意见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 现场检查和资料审阅、查证;
- 可能的重采样验证;
- 要求合资格人给出所依据的原始技术资料是否能支撑技术报告以及风险方面的评述意见;
- 第三方合资格人不能就所利用的原始技术资料使用免责条款;
- 资源量估算(验证);
- 储量转换(验证)。
资源量报告与储量报告
在市场条件下,资源量和储量存在重大投资成本与价值上的区别,因此,技术报告可进一步分类为资源量技术报告和储量技术报告。储量技术报告除了资源量技术报告所有要求外,还要增加储量概念成立的重要转换因素内容,这些因素包括:可行性研究程度,依据与可行性研究程度对应的采矿开拓方案和采矿方法、选冶设施设计或生产设施和流程、矿权区内基础设施,环评和政府环评批复以及技术经济分析。显然,我国的地质勘查报告将资源量和储量的概念混合在一起,表现为仅仅涉及资源量技术报告的内容,不涉及储量技术报告的内容。我国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存在部分尽职调查内容,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储量技术报告的内容,仍是以市场条件下资源量技术报告为表现形式。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我国的勘查技术报告从原始勘查资料的技术总结角度,要求详细描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市场条件下的资源量技术报告的逻辑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属可行性研究的基础内容。可行性研究依据其研究程度进一步分为概略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其中,只有概略性研究与资源量有关。因此,资源量技术报告可能在概略性研究开始前对公众发布,也可能在概略性研究完成之后对公众发布。如果是在概略性研究开始前对公众发布,则有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内容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如果是在完成之后前对公众发布,则有关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内容就构成强制性的要求,而且此方面的内容描述需要避免误导为:在资源量技术报告对公众发布时时间节点上,其资源量是可经济开发利用的。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我国的勘查技术报告从原始勘查资料的技术总结角度,要求详细评述所有完成工作的质量,同时还规范了对附图、附表和附件内容。此部分内容对应于市场条件下的原始数据库内容。在对公众发布资源量技术报告时要求要从尽职调查的角度来描述原始勘查资料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内容,其逻辑是:原始勘查资料的合格性要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资料来说明。所谓质量保证是指在勘查工作实施前是否有负责勘查资料合资格人认可的针对性的技术规程,相当于我国的具体矿种勘查规范,以及执行针对性的技术规程的结果。在这部分内容中,钻探资料与除钻探资料以外的其它资料对资源量估算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钻探资料的合格性内容要重点描述。所谓质量控制是指采纳一套插样流程来证明采样代表性(样长)、样品加工污染、样品缩分代表性(切桥特公式是经验性的,不一定适合正在勘查的项目)、粉末样细度合格性以及实验室与测试方法对应的测试误差。
市场条件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与我国满足规范要求的逻辑是不同的。我国的逻辑是只要按规范执行了,即视为合格。可能会出现,不同项目的这部分内容是一样的,因为来自同一的规范。市场条件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内容是要求负责尽职调查的合资格人提供该方面的资料,以证明原始技术资料的精度和合格性,如果不合格,则负责尽职调查的合资格人要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