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可靠程度在资源量分类中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8-5-22 分享到:

地质可靠程度在资源量分类中的概念

陈  源

矿业发达国家和我国均将资源量分为推测的333、控制的332和探明的331三类,主要依据均是地质可靠程度。那么,地质可靠程度包括哪些内容呢?

山地工程控制网度

山地工程包括探槽/浅井、坑道和钻孔对矿化体的控制网度(勘查网度),这是划分资源量级别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在给定控制网度情况下,其控制的资源量级别具体划分,还要受地质研究程度和采矿技术条件的制约。

地质控制程度

包括主控矿因素(地质和构造)、矿体形态和矿体的连续性。主控矿因素是仅次于勘查网度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对两个见矿工程之间的矿体能否连接起来的判断。主控矿因素是非明确是划分333和332资源量级别的强制性要素,即在主控矿因素不清楚的情况下,332资源量是不能成立的。比如,两个见矿工程之间矿体的变形或成矿后错动等情况未调查清楚之前,人为认定的332级别资源量结果是不符合要求的。实际上,333级别资源量控制网度下的两个见矿工程之间允许实际出现矿体不连续的情况,332级别资源量控制网度下的两个见矿工程之间则不允许实际出现矿体不连续的情况。331级别资源量控制网度下的两个见矿工程之间矿体的连续性是确定的,不含任何推测因素。

矿体形态和矿体的连续性是同一问题的不同的两个方面的表现,矿体形态的复杂性直接影响331资源量级别控制网度,即331资源量控制网度要能完全控制矿体在空间上的几何形态。矿体的连续性包括矿体厚度的连续性和品位的连续性,如果矿体的几何形态是连续的,但品位的连续性过差,也导致矿体的连续性不能成立。如部分脉状明金矿,因为明金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无法获得331级别资源量结果。

采选技术条件

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矿石的可选性能和采矿设计要求。333级别的资源量要能满足概略性研究的条件,即要完成初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包括岩芯工程地质编录和钻探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要有矿石可选性资料。332和331级别资源量要能满足至少预可行性研究的条件,包括332资源量控制网度能满足开拓坑道网度的设计要求;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程度要能满足采矿设计要求,可能要涉及专门的抽水水文钻孔和矿体上下盘岩石力学试验、矿石和围岩的小体重测试等;矿石的选矿性能包括有用矿物组成和赋存状态(光、薄片和物相样品)、有害杂质元素查定(多元素分析和组合分析)和选矿试验资料。其中,选矿试验分可选性试验,流程优化试验或闭路试验,以及半工业或工业试验,只有流程优化试验或闭路试验才能为选厂设计提供支撑,即332级别资源量时,其选矿试验要能达到流程优化试验或闭路试验程度要求。

我国将333、332和331级别资源量的地质可靠程度用“大致查明”、“基本查明”和“详细查明”来表达,对应矿业发达国家的“not verified”、“assumed”和“confirmed”描述。在商业性勘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仅仅依据勘查网度来确定资源量级别,忽视地质研究程度和采矿技术条件的情况,这是非常不负责的行为,通常导致人为提高资源量级别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