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发达国家如何确定资源量和储量的边界品位

发布时间:2018-5-22 分享到:

矿业发达国家如何确定资源量和储量的边界品位

陈  源

边界品位的概念是矿化物质(矿石)价值不低于运营成本。运营成本包括采选矿消耗材料、动力费、人工费用和其它费用等,这些费用随采选矿方式、深度、项目所在地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生产总成本等于运营成本+基建投资折旧,基建投资折旧是指前期对基建投资的分期回收,矿产品毛收入扣除生产总成本后的收益就是税前利润。不低于运营成本的收益就是此部分矿石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也不会对投资者带来亏损。投资收益主要来自矿床的平均品位,平均品位愈高,投资回收期愈短,收益愈大。边界品位优化就是在不低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使得矿床价值最大时对应的边界品位。也就是说,对应运营成本的边界品位时,矿床获得一个价值。此时,再提高边界品位时,矿石总量减少,但平均品位提高,矿床价值一般会先增加,然后减少,矿床价值拐点对应的边界品位就是优化的边界品位。

我国在确定边界品位时引入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概念,这些工业指标通常来自政府的指导意见,不涉及运营成本。在我国1999年颁布的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概念上,边界品位相当于资源量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相当于储量边界品位。在实际资源量边界品位确认过程中,常常在三个品位之间比较,即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和矿区(块段)最低工业品位。当矿区(块段)最低工业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 位时即为矿体(资源量),而当矿区(块段)最低工业品位小于最低工业品位时,则作为暂不能利用资源。该方法类似矿业发达国家的储量转换过程,只是在储量转换时,将储量边界品位代替了所谓的矿区(块段)最低工业品位。在此过程中,如果边界品位对应的矿石价值低于运营成本,结果将造成资源量总量人为增加,矿床平均品位降低,矿床价值不一定增高的结果。对此,有人会强调: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这样能充分利用资源。这一思路与矿业发达国家的认识是不相容的。这意味着,如果矿床平均品位较高,即使人为加进废石,矿床平均品位还是经济的,但是在选矿过程中,增加了对废石的处理成本,人为影响投资效益。实际上,在矿业发达国家也很少用生产总成本对应的矿石品位作为边界品位,即他们也始终考虑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问题,因为这是投资后财产,能产生效益的绝不能放弃。在矿业发达国家,不经济的矿化物质是不允许作为资源量的,即使是夹石,能剔除的要尽量剔除。

同一个项目的资源量边界品位和储量边界品位是不同的,不同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确定边界品位的方法不同,以及产品市场价格取值不同。资源量边界品位的确定依据是概念性模型,直接由地质技术人员完成。所依据的运营成本通过类比获得,为行业内某一地区一段时期内运营成本数据的统计中数,具有概念性和不严谨特征。不同地质技术人员在同一时期对同一项目给出的运营成本数据是大致相同的,但不完全严格一致。所依据的材料、动力费用、人工费用、产品市场价格等假设参数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期价格。未来一段时间没有明确的约束,预期市场价格只要有依据和合理就能满足要求。储量边界品位的确定依据是至少预可行性研究,在优化了主要技术方案如采矿设计基础之上,获得基建投资和运营成本数据,材料、动力费用、人工费用、产品的市场价格等是可研当时的市场价格。可行性研究主要由地质、采矿、选矿、总图、技术经济等技术人员共同完成。

比如最近某一时间金矿价格是230元/克,过去1年的平均价格是246元/克,过去5年的平均价格是285元/克。由有名的调查经济有限公司发布的2015年第二节度调查市场预测(CMF)给出的未来5年预测的平均价格是240元/克。在确定资源量边界品位时,采用过去1年的平均价格246元/克,或过去5年的平均价格是285元/克,或未来5年的预测价格240元/克作为未来黄金价格的判断均是合理的。在确定储量平均品位时,采用本月的金矿价格是230元/克,或未来5年的预测价格240元/克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