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

发布时间:2018-4-24 分享到:

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

陈 源

我国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多采用勘查成本效用法(成本法)、地质要素评序法(成本法)和单位面积探矿权价值评判法(市场法)等,这些评估方法对发现新的资源的可能性或线索重视不够,而发现新的资源的可能性对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影响权重较大。为此,澳洲SRK咨询公司(Lord等,2001, Morley, 2007)在地质因子法(Kilburn, 1990,成本法)的基础上改进提出了地质风险评估法(Geological Risk Method –GRM)。地质风险评估法较为系统涵盖了目前所有成本法优点,以更专业和更精确的途径来评估勘查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勘查项目矿业权价值,对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意义较大。目前,该方法已在澳洲得到推广与应用。

地质风险评估法基本原理

首先要确定合适的基于区域地质条件下的期望发现的目标矿床地质模型。针对待评估矿业权,系统评估已取得的勘查资料,以确定现阶段期望发现目标矿床的概率。这些评估资料包括成矿物质来源、导矿构造、矿化强度信息和容矿构造特征。通过其它方法获得目标矿床的价值(TV)。待评估矿业权的价值(EV)估算公式如下:

EV=P×TV-C,

式中:EV为待评估矿业权价值;

TV为目标矿床的价值;

C为从待评估矿业权到期望发现的目标矿床已发生或计划要发生的费用;

P为从待评估矿业权到期望发现的目标矿床的概率。

地质风险评估法中的勘查阶段划分与发现概率确定

Lord等(2001)将地质风险评估法中的勘查阶段划分如下,如图1所示:

  • 阶段A:获得项目探矿权,立项开展工作;
  • 阶段B: 踏勘,通过填图和物化探工作,以确定该项目能否开展钻探验证工作(普查-详查);
  • 阶段C:钻探验证(普查-详查);
  • 阶段D:系统钻探,圈定资源(详查-勘探);
  • 阶段E: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以确定能否进行矿山基建;
  • 矿山基建与生产。

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

图1:地质风险评估法概论图(据Lord等, 2001年修改)

从现勘查阶段到下一个勘查阶段的勘查费用C可按通常的勘查设计来确定,依据勘查设计可获得一定级别的预期的查明资源量,依据该资源量,结合其他评估方法可获得下一个阶段或最终阶段的TV价值。下一个勘查阶段的TV价值也可最终预期的目标矿床NPV反推获得。

项目在某一阶段的勘查风险可基于成矿物质来源(P1)、导矿构造(P2)、矿化强度信息(P3)和容矿构造特征(P4)4个方面来评估,每一方面对成矿有利条件的风险权重数为0.0到1.0之间,其中,1.0代表对成矿有利条件明确存在,而0.0代表对成矿有利条件明确不存在。一般情况下,对有资料支撑的成矿有利条件的风险权重数在0.5到1.0之间,缺少资料支撑的有利成矿条件的风险权重数为0.0到0.5,缺少系统资料以致不能有把握确定目标矿床的风险权重数是0.5。从现勘查阶段到下一个勘查阶段的风险概率(成功发现概率)P=P1×P2×P3×P4。作为参考,权重数赋值如下:

成矿物质来源(P1):

  • 矿源层资料证据明确:               9
  • 依据资料推断的矿源层明确 :  7
  • 缺少资料支撑:                            5
  • 矿源层不清楚:                            3

导矿构造(P2):

  • 有资料支撑的非常有利的导矿构造:                                   9
  • 中等程度有利的导矿构造:                                                    7
  • 有利的导矿构造,包括物化探资料支撑的导矿构造:      6
  • 缺少资料支撑的导矿构造:                                                    5
  • 有构造,但对成矿有利性不明确,或导矿构造不清楚:  3

矿化强度信息(P3):

  • 钻孔穿切到有品位的矿化体:                         9
  • 非常有利的次生晕异常或其它化探异常:  7
  • 中等有利的次生晕异常或其它化探异常:  6
  • 缺少直接资料支撑的矿化:                           5
  • 无有意义的物化探异常:                               2

容矿构造特征(P4):

  • 矿化赋存在确认的有利容矿构造中:             9
  • 矿化赋存在有利的二级或三级容矿构造中: 7
  • 有资料支撑的有利的成矿构造系统:             6
  • 缺少资料支撑的容矿构造:                              5
  • 成矿系统外围的矿化线索:                              3-0.4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地区目标矿床在不同勘查阶段的发现概率是有内在规律的,是大致固定的一个数据,可用统计方法从区域资料的研究中获得。表1给出了澳大利亚西部平均勘查发现概率数据,该概率数据目前被普遍应用于整个澳大利亚。表1同时也给出了笔者估计的中国平均勘查发现概率,笔者认为该数据可作为地质风险评估法在我国应用时参考。

表1:中国与澳大利亚西部勘查发现概率比较

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

地质风险评估法实例

St Arnaud项目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造山带型金矿成矿背景,处于勘查阶段B;Jamieson项目也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处于勘查阶段C,目标找矿类型为造山带型金矿。Miclere项目位于昆士兰州,砂金矿,处于勘查阶段D。

St Arnaud项目勘查发现概率P= P1×P2×P3×P4= 1.0×1.0×0.90×0.70=0.63; Jamieson项目勘查发现概率为0.63,Miclere项目勘查发现概率为0.80。评估价值EV= P×TV-C,其详细数据见表2中的灰色表格,估算结果是,St Arnaud项目推荐评估价值为194万澳元, Jamieson项目为299万澳元,Miclere项目为3,065万澳元。

表2:澳大利亚西部三个不同勘查阶段金矿项目地质风险评估法实例(据A. Morley, 2007年修改)

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

表3为我国南方某铅锌多金属项目,该项目位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甲方在填图和部分探槽揭露的多金属矿化赋存于花岗岩体顶部的断裂构造中。甲方前期申请探矿权并投入地质填图等勘查工作,累计投入270万元。乙方获得该探矿权后在随后的2年内完成3,500万的钻探验证,获得了332+333资源量,该资源量经初步开发利用方案后应用贴现现金流模型获得的NPV推荐评估价值约为1.7亿元。

依据地质风险评估法,该项目在开展钻探验证前处于勘查阶段B,其发展到阶段C的勘查发现概率P= P1×P2×P3×P4= 0.90×0.90×0.80×0.90=0.58,乙方当时获得该探矿权的推荐评估价值为1500万元,与地质风险评估法相近。

表3:中国南方某多金属项目地质风险评估法实例

预查和早期普查项目矿业权价值评估的一种新的方法– 地质风险评估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