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行性研究规范应引进精度概念

发布时间:2023-5-6 分享到:

我国可行性研究规范应引进精度概念

陈  源

在国外,从地质勘查到矿山生产过程一般划分为:地质勘查、概略性研究(scoping)、预可行性研究(PFS)、可行性研究(FS)、基建设计与施工、矿山生产。在我国则相应划分为:地质勘查、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与施工、矿山生产。在功能上,我国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归入基建设计。在国外,环境背景调查(Baseline Study)在PFS前完成,这样,PFS完成后就可开展环境评价(EIA)和安全设施评估,在FS过程中就可以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必要设施和措施在FS中体现出来。通常,基建设计与基建施工同步进行,此时基建设计将FS中的所有不确定性就固定下来。在我国,缺失环境背景调查环境环节,而将其内容概略性包含在EIA中,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必要设施和措施只能在初步设计中体现出来,所有的不确定性在施工图设计中固定下来。这样,在定性概念上,我国的可行性研究对应西方的PFS,我国的初步设计对应西方的FS。

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技术规范由原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制定,没有明确的精度概念和要求。当前矿业行业主管部门不直接管理这些原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设计院,也从未发布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行业规范(DZ/T)。2023年3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及说明的通知,该通知将矿业项目与制造类项目等同对待,也未涉及可行性研究的精度概念。

可行性研究规范引进精度概念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开展矿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有2个,一是决策能否实施矿山基建,二是如果决定实施矿山基建,则需要弄清如何实施矿山基建。这2个目的的一个共同关键依据就是经济分析后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比如,当运营成本的敏感性变化增高15%时,净现值NPV可能变为负值,而此时当敏感性分析所依据的可行性研究中的运营成本数据误差远大于 15%时,就无法对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做出判断,因为可研误差过大了。

技术规范要明晰概略性可研、预可研和可研的概念以及定量化的精度指标

概略性、预可研和可研是针对可研精度要求的概念性分类,一旦这些概念性分类与定量化精度指标要求挂钩,在操作层面就容易实现定量化的质量控制要求。实际上可研精度是基于技术方案优化程度的定量化反映,一般包括资本投资(Capex)估计精度和运营成本(Opex)估计精度,这里的精度是指可研估计数据与最终实际发生的数据之间的误差。当然,可研不可能做到零误差,但是从技术层面应该向零误差方向努力。

在估计Capex和Opex时,同时还引进不可预见费(Contingency)概念,不可预见费也是可研精度的指标之一。与Capex对应的不可预见费包含涨价因素,与Opex 对应的不可预见费一般不包括涨价因素,因为项目运营期间的涨价因素包含在实际模型下的折现率中。在估计Capex和Opex时,在剔除涨价因素外(独立成分),通常需要针对具体一项预算,如选厂的球磨机设备,进行询价。询价后的数据就能获得一个正态分布的价格曲线,从该价格曲线上能找出10%分位(P10)和90%分位(P90)对应的价格,并可以此测算出相应的均值价格。P10和P90之间的误差程度对应可研的误差程度,从概略性、预可研到可研的过程就是逐步缩小P10和P90之间的误差。在估算Capex和Opex 时,因为资源量级别可信度、技术方法的依据、优化程度、询价数据可信度、项目所处偏远地理位置等影响最终实际价格的因素,就需选择偏态分布价格曲线的众数所对应的价格,该价格与均值之间的差值就是Contingency。此时,如果考虑涨价因素,则最终的不可预见费=涨价因素+Contingency(不含涨价因素时)。最终选厂的Capex 和Opex 估计是所有项目累积后的结果,该结果与相应的系列价格分布曲线对应,其精度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有人故意缩小Contingency 幅度,使其出现与技术规范之间的明显背离,则可研报告需提供进一步依据说明。

当前我国的设计院在开展国外项目的可研时甚至基于国内的法律、法规以及价格体系,以乘系数的方式应用到国外的做法显然严重缺失精度概念,其结果最多相当于概略性可研精度。此外,我国的可研规范有“估算”和“概算”的定性化精度概念要求,分别对应可研和初步设计,但是针对具体数据,在操作层面缺失具体评估指标,以区别是“估算”还是“概算”后的结果。

资源量级别可信度直接影响可研精度

可研的精度取决于技术方案,资源量的精度是估算可研精度的基础。可研过程不会对资源量精度本身产生积极影响。对可研来说,资源量精度是独立属性。

在技术规范层面,当前资源量的精度以资源量级别和资源储量分类概念来要求的。探明资源量精度最高,并能满足证实储量的排产精度要求;控制资源量精度稍低,但需满足可信储量的排产精度要求。在操作层面,我国的资源量级别划分一般是基于勘探类型,容易与资源量概念,以及储量和生产要求脱节。同时,设计院对地勘单位提交的资源量级别划分成果的合理性不会提出质疑,因为那是经过了评审备案程序的。

推断资源量因为有推断成分,其精度误差很大(不小于 50%范围)。依据可研的精度要求,其明显不能满足预可研和可研程度的精度要求,因此,推断资源量不允许参与预可研和可研过程。但是,推断资源量在开展预可研和可研过程中仍然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推断资源量是参与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从精度定性化要求来说存在逻辑矛盾。

此外,传统的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其实质是大块段加权平均法,该方法是以忽略局部品位变化特征为前提。因此,地质块段法估算的探明资源量有时很难满足可研对证实储量的精度要求。

采(选)矿技术条件调查程度影响可研精度

采(选)矿技术条件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背景调查(地质环境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和选矿试验,在预可研和可研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实质性缺陷,则依据实质性缺陷程度可能出现2种可选操作,一是先解决实质性缺陷再完成相应的可研工作;二是继续完成可研工作,但探明的资源量不允许转换为证实储量。在基建之前仍然需要尽快解决实质性缺陷问题,当实质性缺陷问题解决以后,如果再更新可研,此时探明的资源量才能允许转换为证实储量。

如何评估可行性研究精度

矿山生产一旦达产,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就结束了。此时,可行性研究的精度就一目了然了。在矿山试运行之前,如何评估可行性研究的精度呢?我们知道,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与矿山建设基本是同步的,部分基建工程在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前就开始了。因此,评估Capex精度主要依据已完工某一基建工程的费用,或者某一基建工程的承包合同所确定的费用。评估Opex精度主要依据现场考察时抽样核实项目所在地工资福利水平、当地主要燃料、油料、电力、用水、耗材等价格等。